菲林入門第一課 - 甚麼是類比攝影

凌晨12:54 jk 0 Comments

開blog 序

自愛因斯坦於1905年發表光電效應的一刻,世界便從古老的類比世界,一步一步的走向了充滿1010的數碼世界。類比攝影,在數碼攝影與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今天已逐漸成為歷史的產物。可仍有一批人,仍堅持使用這過時的攝影技術,去紀錄這個世界。究竟類比攝影,有何獨特之處,令人著迷不已?

1. 所謂菲林感

類比攝影,也就是菲林攝影,與數碼攝影最大分別之處,在於一個為化學作用,一個為物理作用。當膠片上的鹵化銀被光照射過後,加上顯影與定影的化學過程,影像便能永久地保存下來。菲林與數碼有一個共用的專有名詞,感光度 ISO。兩者均代表感光物質對於光線的靈敏度,但在菲林的角度,高ISO代表的是粗粒子,而在數碼上高ISO代表的則是雜訊。粒子的特性往往是令Analoger著迷於菲林的一個原因。

除粒子外,不同的菲林亦有各自的色彩表現,Kodak的紅,Fuji的綠,正片的濃艷...絕非數碼後製可輕易模擬出來的。拍攝菲林,要求的不是絕對正確的色彩表現,而是攝者以菲林本身的特性,去加強色彩的渲染力。數碼的世界,人們或許會說Canon對皮膚的色彩有良好的調控。可在菲林的世界,Kodak Portra, Fuji Pro 160NS兩者雖同是以人像色彩為主打,兩者色彩上又有微妙的差異。這種以色彩平衡為主導的攝影態度,亦是另一個令Analoger仍使用菲林作創作的因素。


2. 拍攝的過程

數碼相機的出現,大大改變了攝影的生態。無上限的拍攝張數,可即時改變的ISO值,馬上可看的相片,低成本拍攝...等等,完全是菲林的相反面。其實菲林在前期的拍攝工序與數碼大同小異,但在後期處理上,菲林需先經過沖洗,再經過負轉片的色彩反轉過程等多重工序,才可以將影像顯現於眼前。由於菲林多以負片拍攝,片基色彩大大地影響著菲林的成色。出相的色彩較正中,打相師傅的個人觀感,對於最終影像有著非常大的影響。與數碼攝影不同,負片的後期處理並不能保證每一張相都有同一色彩。這一不穩定性,在商業攝影上是非常的不理想。但在即食文化下的數碼世界,慢步拍攝,專心的曝光與構圖,反而更影令影者更注重攝影的過程。這,正是現今菲林迷人之處。


3. 顯影的感動

黑房,一個即將成為歷史的名詞。在菲林沖曬自動化以前,菲林轉為相紙上的影像,需在黑房中完成。菲林的沖曬,主要分為顯影,停影,定影三大過程。在黑房的紅燈下,一張「曬」過的菲林,浸在藥水中,隨時間過去,相紙上的影像會慢慢顯現。這一神奇的化學現象,我在第一次看到的時候,相信與一百年前第一張相片顯影的感動,是完全一樣的。相信每個學習黑房沖曬的朋友,亦有同樣的感受。

為推廣及保育「菲林攝影」這一古老的科技,在將來的日子,這個Blog將會為大家分享筆者所擁有的菲林攝影知識,希望各多人能了解。菲林並非過時,只是換了一個身份,默默地存在於大家身邊。

0 意見: